风靡世界的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完成于1889年,而由同一个制造公司(巴黎DAYDE&PILLE公司)承建、同一个设计师(古斯塔夫·埃菲尔)出品的三晋名桥——绵河大桥完成于1905年,二者相距仅16年,从框架结构、建设方法、使用材料可看出,二者属于同一设计思路和制造工艺。这座“躺着的埃菲尔铁塔”承载着三晋百年沧桑,连接着绵河两岸……

  站在娘子关城楼上往下看,绵河大桥英姿尽收眼底。引桥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古老石拱桥,桥南为六孔,桥北为一孔石碹拱圈,主桥是单线简支下承式铆接钢桁梁桥,这样中西合璧的桥构在国内十分罕见。主桥为三孔铁桥,每孔长50米,石砌桥墩,上架热铆结合的钢梁。铁桥的构建全部由铆钉固定,全桥没有一处焊接。大桥全长245米,是当年正太铁路上一座重要的桥梁。


  铁桥运行了30多年,19371026日,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路军撤退时,为阻止日军进攻,炸毁了绵河大桥南头,桥梁掉到绵河里。为保证正太铁路将山西的煤炭运输到各出海港口,日军修复大桥时更换了零部件,但铁桥的建筑铭牌不知所终。日军派出重兵驻守该桥,并在周边修建了炮楼和地堡,其遗址到现在还依稀可见。1941年,日军占领后将铁路改线,从铁路桥旁的大山凿洞而过,铁路桥才改为公路桥。直到现在,这座公路桥仍然是连接绵河两岸的重要纽带。 

  百余年来,它承载过东来西往的列车何止数十万趟次,运送旅客人员难计其数,运输货物数亿吨。据《山西通志·铁路志》载:光绪三十三年正太路全线通车后,平定、盂县、昔阳等地的煤炭通过娘子关绵河铁路桥上的火车运往石家庄、保定、北京、天津以及上海、镇江、汉口、广东等地销售,1910年为247961吨(其中无烟煤136981吨);1915年为500589吨(其中无烟煤208839吨);1920年为941916吨(其中无烟煤431380吨);1923年增至1527858吨(其中无烟煤850120吨)。这些数字对现在来说也是庞大的,对当时来说其重要性可想而知。绵河大桥对正太铁路、对沿线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193710月的国民革命军的娘子关保卫战、19408月的百团大战以及1947年的解放战争中,绵河大桥总是成为攻击的重点之一。虽然当年战斗中留下的弹痕仍清晰可见,但是它顽强地保存了下来。从1876年吴淞铁路修筑到1911年清朝统治被推翻,我国铁路共修筑桥梁成百上千座,到目前已所剩无几,绵河大桥成为我国大桥建筑史上的活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