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市,古称漾泉,因泉水喷涌而得名,自古是“燕赵秦蜀往来之道”,系“晋冀门户”“三晋要冲”。地处黄土高原东缘、太行山中段西麓,山西省东部,北与忻州市接壤,东隔太行山与河北省石家庄市相望,南与晋中市毗连,西接太原市。南北长99公里,东西宽96公里,面积4558.93平方公里。现辖3区(城区、矿区、郊区)、2县(平定县、盂县),包括12个乡、20个镇、12个街道、129个社区和960个行政村,总人口达140.36万人。

 

文明肇始  历史悠久

阳泉市历史悠久。据20世纪50年代从平定西北枣烟(今阳泉市郊区枣园村)、大梁丁等地出土文物考证,旧石器时代中期,便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到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在平定县、盂县一带的活动更为频繁,主要遗址有盂县南兴道遗址、平定宁艾遗址、盂县土塔遗址、盂县西潘石斧出土点等。唐虞夏商时,境域相传为古冀州之地。春秋时,今盂县地有仇犹国。西汉初,于市境置上艾县,县治在今平定县新城村,属并州太原郡。

“中共第一城”纪念碑

194754日阳泉解放后,以原平定县的一部分设阳泉市,成为中国共产党亲手创建的第一座人民城市,以后一度改称阳泉工矿区。阳泉市(工矿区)先后归华北联合行政委员会、华北人民政府、山西省管辖。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阳泉市(初为工矿区,1952年恢复市建置)数度由晋中(榆次)地区(专署)代管,平定县、盂县则属晋中(榆次)地区(专署)。先后置城区、郊区和矿区。19839月,实行市管县体制,平定县、盂县划归阳泉市,阳泉市成为山西省地级市。

区位优越  晋冀门户

阳泉市境内多山,峰峦耸峙,地形极为险要,又称山城,素有“京畿藩屏”之谓,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著名的关隘有苇泽关、故关、固关、盘石关、榆关、旧关等,著名的驿站有测石驿、平潭驿、甘桃驿、柏井驿等。历史上,传说周穆王巡天下过盘石关,秦始皇灵柩走故关,韩信榆关屯兵击赵,唐贞观十八年(644)李世民御驾路经广阳,宋太祖下河东首置平定军,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防范元朝残余势力在故关部署常驻守关将士,开创康乾盛世的康熙六过境内留下不朽诗篇,还有清代廉吏于成龙泼墨固关等。

境内高速路网

阳泉市扼控太行,交通便达,自古就是往来晋冀两省的咽喉要道,是晋东商品物资集散地和交通枢纽。清代以前,境内的新店—平潭—平定—旧关一线系山西通京要衢。如今,境内铁路纵横交错,公路四通八达。石太铁路、朔黄铁路、石太高速公路、307国道和2008年建成的石太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横贯东西,阳涉铁路和207国道纵贯南北。境内还有铁路支线和专线40余条,省级和县乡级公路近60条,农村客运线路近200条,实现了县县通油路、乡乡通公路、村村通硬化路。2016年,全市铁路货运量4075万吨,公路货运量3079万吨,铁路客运量260.7万人次,公路客运量1104万人次。

 

 

全市铁路货运量和客运量变化图 

 

 

阳泉市具有双向传承、承东启西和东进西联的区位优势。西行100余公里即到省会太原,东行100余公里可达河北省会石家庄,北上100余公里是佛教圣地五台山,南下40余公里为闻名全国的昔阳县大寨村。出娘子关向东北可直趋京津,向东可直抵山东青岛和河北黄骅港。

文脉深厚  英杰辈出

阳泉市历史厚重,人文荟萃。北宋至明清,境内文化教育昌明。平定有“文献名邦”之美称,可谓“三晋文化数二定,二定当中数平定”“科名焜耀无双地,冠盖衡繁第一州”。盂县有“进士之乡”之盛誉,据《山西历代进士题名录》一书载,从有科举制度以来,盂县历代进士161名,居全省之冠。这与深厚的文脉传承大有关联,据乾隆《重修盂县志》载:“学宫在县治东南,沿唐宋之旧。”这说明早在唐代,盂县就办起了学宫,这是阳泉关于教育机构的最早记载。之后,境内书院如春笋而起,计有嘉山书院、石楼书院、冠山书院、高岭书院、慎交书院、秀水书院、藏山书院及儒学、义学多处。改革开放以来,阳泉市高考多项指标连续多年位居全省之首,这与阳泉历来重视教育不无关系。

 平定“文献名邦”石牌楼

文脉深厚培育了众多英才,历代名人灿若繁星。唐代大将军张士贵;北宋著名理学家程颢、程颐之“孟母”式母亲侯氏;元代中书左丞、著名历史学家吕思诚;明代吏部尚书乔宇;清代两广提督窦瑸,古文学家王珻,方志学家张佩芳,地理学家张穆,贤臣耿九畴、张三谟、田蒿年,名将王君廓、李谦溥、窦瑸;近现代社会的文坛名流石评梅、高长虹,抗日英雄岳勇、赵亨德,中国核燃料事业主要奠基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沛霖,曾任山西省委书记的王谦、贵州省委书记的池必卿,对当代中国舞蹈产生巨大影响的艺术家张继刚,百度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暴风科技创始人冯鑫,中国科幻小说代表、《三体》作者刘慈欣,阳泉籍运动员王智伟、武杨、涂潇在国际国内重大赛事上摘金夺银……这方热土培育出的杰出人物,以骄人业绩谱写出冠绝三晋的壮丽诗篇,勾勒出享誉华夏的恢弘史诗,为山城阳泉增添了无限的辉煌。

吕思诚画像 

 

刘慈欣 

 

 

 

文脉深厚孕育了多姿多彩的地方文化和民俗,主要有工人画、阳泉评说、九曲黄河阵和舁上背阁等。

工人画

1971年,为了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30周年,矿务局、铁路、阳钢、铝矾土矿等单位分别组织工人美术爱好者进行创作,评选出90件作品参加全市工农兵美术摄影展览,其中29件入选山西省美术展览,18件入选山西省写生画展览。1973年,市文化馆的美术工作者又先后深入到二矿、四矿、山南水库举办工人美术创作班,创作了反映矿工生活与供水工程的中国画、版画、连环画、年画及剪纸、写生画等作品439件,择优举办了4次美术展览。上述活动得到了国家、省有关部门的重视与好评。全国美术创作经验交流会特邀阳泉代表出席,《山西日报》以整版发表了《赞阳泉煤矿工人的画》的评论文章和作品选页。19741月,市委在二矿召开美术创作座谈会,总结推广了矿务局、二矿、四矿及市农机厂开展工人美术创作活动的经验,进一步推动了工人美术创作活动,全市工人创作队伍迅速壮大,完成大量绘画作品。197410月,文化部举办了“上海、阳泉、旅大工人画展览”,阳泉工人画入选3346幅。19751月至7月,先后赴南昌、桂林、长沙、西安、太原、沈阳等地巡回展出。阳泉工人画的影响扩及全国,获得良好声誉。

工人画

阳泉评说

阳泉评说起源于平定县,发展在阳泉地区,是山西省主要的曲艺曲种,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起初由民间艺人郗富根吸收当地迓鼓、秧歌中的道白和其他韵诵曲种的可取部分,将当地的趣闻编串成“哈哈笑”在街头说唱,后命名为阳泉评说,搬上了舞台。阳泉评说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艺术手段,其基本特点是方言韵白,长短句式,具有幽默风趣、琅琅上口、亲切感人的艺术风格。表演上有单人、双人和多人等形式,近年来还出现了化装评说、评说小品、评说剧等不同形式,进一步丰富了阳泉评说的艺术表现力。阳泉评说是地方语言的高度凝炼,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能最有效地、最生动地展现和传承晋东地区原生态的历史文化精粹,是珍贵的民间口头文学遗产。

九曲黄河阵

九曲黄河阵是流行于阳泉郊区杨树沟、三泉一带元宵节期间的活动。阵的主体19米见方,361根木桩。桩与桩用绳子按一定规律联结成一条纵横曲折的通道。全阵分为9区,每区有一处360度曲折。361根桩上各安放一盏彩纸灯,中央柱顶端插黄旗,旗下安放八卦图,图下是斗,四面上书九曲黄河。在距主体外围1米处的四面,由四个门与角柱组成,以彩绸扎之。九曲黄河阵布局严谨,蔚为壮观。民间传说,元宵节前后4日走黄河阵可除百病。

舁上背阁

阳泉市郊区西南舁村的扛阁、背阁,河底村的转阁、抬阁等“阁”类艺术久负盛名。背阁表演需要上、下二人,在下面的叫下盘,需要体力好的青壮年后生才能胜任。上面的叫顶子,多由十岁左右的女童表演,上下二人都要着妆。下盘一般扮作公子模样,顶子一般扮作小姐模样。上下必须配合默契,同进同退,同上同下。背阁走特定的路线和步伐,顶子随之扭动身躯,摆动双臂,舒袖翩舞,做出种种顾盼、娇美的姿态。如多个背阁一起上则编制队形,走“二龙出水”“凤凰展翅”“银扭丝”“九连环”等套路,还可以形成各种造型。

背阁道具有架、竿、叉、索四件。架、竿、叉均为熟铁锻造,演出时组合。架套在下盘的上身,竿插在架上。架中间有踏板,供顶子踏脚,绳把顶子的身躯固定在竿上。叉是护具,其作用一是在顶子起落时助力,二是在演出中间休息时,用叉支撑顶子的两腋,可以减轻下盘的负重。下盘是一种力气活,同时又需要技巧。西南舁村的阁类艺术与山西晋中的背铁棍艺术异曲同工,具有悠久的传承历史。

旅游资源  得天独厚

阳泉市旅游资源丰富,既有雄奇壮美、遍布全域的自然旅游资源,又有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人文旅游资源。山岳关城、河湖泉瀑、传统古建和红色圣地等构成了阳泉旅游的基本元素。截至2016年,全市开放的景区景点达30余处,其中,盂县藏山旅游风景区、大汖温泉度假景区,郊区翠枫山自然风景区、桃林沟景区为AAAA级景区;郊区小河古村评梅景区、盂县华北奕丰生态园、平定县固关景区为AAA级景区。

藏山

位于盂县北部,原名盂山,因春秋时期晋国义士程婴在此藏育落难的赵氏孤儿而易名。程婴忠心护孤,赵氏血脉方得延续,也才会有后来位列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藏山因此而名播中外,并逐渐形成以伸张正义、扬善抑恶为核心的厚重的忠义文化。

冠山

位于平定县城西,是方山山脉的主峰,因其兀然陡立、顶平如冠而得名。山上林木茂密,古迹遍布。书院文化教育独树一帜。元代中书左丞吕思诚、明代吏部尚书乔宇、清代两广提督窦瑸等许多杰出人物都从这里走出,傅山、张佩芳、张穆等众多历史名人也曾到此游历讲学。冠山因此闻名遐迩,并逐渐形成以教书育人、传播文化为核心的书院文化。

冠山书院

娘子关

位于平定县东部,系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战国时先后为晋国、中山国、赵国据为己有。娘子关城堡依山傍水而筑,坐西向东,居高临下,雄伟高大,气势恢宏,地势险要,扼晋冀咽喉要冲。

固关

位于娘子关南部、两峰挟持的河谷之中,史称井陉口西出之门,为先秦九塞、太行八陉之一。固关长城原为春秋战国时期中山长城的一部分,横亘山脊南北两端,是锁燕蔽赵的重要军事屏障。固关长城,历经人间沧桑,跨越朝代时空,见证社会发展,写下了特有的关城文化。

林里关王庙

位于郊区荫营镇林里村,为中国现存关王庙中最早的建筑,古朴典雅,气势磅礴,建筑风格部分沿袭唐风,大部保持宋代营造法式的建筑规范,是古建筑中的瑰宝。

银圆山庄

位于郊区官沟村,为典型的北方民居建筑群,始建于清代中叶,由窑洞组成的11套院落依山而建,浑然一体,气势壮观,独特别致的建筑犹如卧在半山腰上的一条巨龙,被誉为山西的“小布达拉宫”。

石家花园

位于郊区小河村,为近代才女石评梅的祖居,修建于清代雍正年间,设计巧妙,做工精细,其丰富多彩的砖雕、木雕、石雕造型出神入化,整个建筑既有着北方民居的雄浑气派,又不失江南建筑的隽秀风韵。

大阳泉古村

大汖温泉

此外,还有城区大阳泉古村、盂县大汖古村、平定石牌楼、盂县万益当、郊区桃林沟村、盂县大汖温泉等众多旅游休闲胜地。

 

百团大战纪念地 

作为中国共产党亲手创建的第一座人民城市,阳泉的红色旅游资源分外壮丽。以屹立在狮脑山上的“中共第一城”纪念碑为标志,记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阳泉人民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而走过的革命历程。中国北方第一支红军正规军——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四军的诞生地、百团大战纪念碑(馆)、革命烈士纪念碑(馆)、平定七亘大捷纪念碑、药岭寺太行二分区利华制药厂旧址、盂县彭真渠等众多革命纪念地,成为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矿产丰盈  工业重镇

阳泉境内矿产资源丰富。无烟煤、硫铁矿、铝矾土三种资源储量大、品位高、易开采,素以黑、白、黄著称于世,是全国重要的无烟煤、铝矾土、耐火材料生产基地之一。截至2016年底,阳泉市发现矿产资源65种,其中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13种,以煤炭、硫铁矿、铝土矿、耐火黏土等矿产储量较大,煤田面积934.5平方千米,占区域面积20.4%,探明资源储量103亿吨,煤炭保有量约80亿吨,且多属高发热量、低硫、低灰无烟煤。全市铝矾土储量2.3亿吨,硫铁矿储量2.4亿吨,陶瓷原材料储量丰富,高岭土、塑性黏土、硬质黏土的储量1.8亿吨,长石储量4317万吨,石英石储量4320万吨,透辉石储量5亿吨。此外,耐火黏土、石灰岩、大理石、石膏、铁矿石、重晶石、水晶石、浮石等特种新型材料资源储量也极为可观。煤层气储量764.5亿立方米,抽取量3.8亿立方米,煤矸石存量1.5亿吨。

 阳煤集团新景矿

阳煤集团恒通化工

阳泉工矿业发端较早,秦汉时期即有关于冶铁业的文字记载,唐代已在焙烧瓷器,宋元时期采煤、铸造、冶陶业兴盛,明清两代酿造、印染、建材等业发展势头强劲。20世纪初,随着正太铁路的修通,以及山西近代规模最大的民族资本企业——山西商办全省保晋矿务有限总公司的创办,揭开了地方近代工业的序幕。阳泉是国家开发较早的能源重化工基地,阳泉钢铁厂、阳泉阀门厂、阳泉水泵厂、晋东化工有限公司、阳煤集团等企业竞相引领山城工业。目前,全市形成了以煤炭、电力、耐火为主的传统产业和以煤电铝、煤化工、新型材料、陶瓷等为主的新兴产业相结合的产业体系,初步实现了煤电、煤电铝、煤电化一体化。工业经济撑起了全市经济“半壁江山”,截至2016年末,阳泉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536.7亿元,占到三次产业比重的57.6%

全国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变化图

百业争先  全面发展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近年来,阳泉市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城乡面貌,城市功能和城市品位有了质的飞跃。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建成8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智慧阳泉建设成效明显,在全省率先实现主要公共场所无线互联网免费全覆盖,智慧阳泉数据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成功入选宽带中国示范城市。

市区新貌

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近年来,面对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攻坚克难,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稳增长、调结构的各项政策措施,下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新兴产业,着力构建多元支柱产业体系,保持了经济平稳健康发展。201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622.9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41.3亿元。2012年—201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9.8%。煤炭去产能工作顺利推进。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业占GDP比重上升至50.3%。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扩区调规、平台建设加快推进,转型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人民生活稳步提高。加大民生投入,近年来全市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稳定在75%左右。在全省率先实现60岁以上农民基础养老金发放全覆盖,合并实施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新农合参保率达99%以上,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全市包括农村新型养老保险、村通硬化路、村通广播电视、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工程、农村饮水安全、乡镇综合文化站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在内的“八个全覆盖”全面实现。在全省率先实现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全覆盖,高考录取率连续23年稳居全省前列。

今天的山城阳泉,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外向带动,在建设“山西向东开放桥头堡”中展示阳泉形象;坚持经营推动,在建设“晋东区域中心城”中彰显阳泉气魄;坚持创新驱动,在建设“转型发展先行市”中走出阳泉新路;坚持区域联动,在建设“城乡统筹示范区”中再创阳泉佳绩,太行明珠将更加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