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一大早,57岁的环卫工人刘师傅清扫完一段街道后,像往常一样走进滨河西社区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接了一杯热水,坐在椅子上稍作休息。

  “这里就像是我们的‘家’。”刘师傅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他口中的“家”是市总工会和滨河西社区共同建设的“爱心驿站”。

  驿站虽小设施齐备

  在我市,有许多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为环卫工人、交警协警、城管人员、快递外卖员、出租车司机等户外劳动者提供了一个“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可喝水、累可歇脚、伤可用药”的“休憩港湾”。大家在这里体会到温暖、感受到便利,驿站成为户外劳动者们的“家”。

  这些驿站如何为户外劳动者解决出门在外喝水难、如厕难、休息难等问题?如何让爱心驿站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在滨河西社区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记者找到了答案。

  走进位于滨河西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层的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桌椅、饮水机、冷暖设备、应急药箱、多功能充电器等设施一应俱全,为户外劳动者提供各种服务。从早上8:30到下午6:30,不同行业的户外劳动者来到爱心驿站休息。

  “让户外劳动者感受到‘家’的温暖是一项精细化工作。”爱心驿站负责人吴朦锡说,“为确保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的服务质量,我们制定了详细的管理制度和服务标准。同时,加强对驿站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为户外劳动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使站点真正建起来、转起来、活起来。”

  整合资源贴心服务

  为将爱心驿站打造成为服务户外劳动者的“温馨港湾”,切实解决户外劳动者吃饭难、喝水难、休息难的现实问题。滨河西社区党委书记、主任王瑞琴和市总工会、城区总工会联合将位于滨河新天地门口闲置的核酸检测亭改建为爱心驿站分站,在商场内也建立了驿站,实现了区域全覆盖。

  “滨河西社区是沿街社区,地理位置特殊,周边是商业区,人流量大,户外劳动者多。驿站充分利用站点资源,与周边商家、非公企业开展合作,整合多方资源,使之连点成线,联网成片,共同为户外劳动者提供优质服务。”吴朦锡说,“爱心驿站建成以来,单日进站最多时有800余人,除了为他们提供休息、饮水等服务,我们还在各个分站张贴零工招聘信息,方便他们寻找工作。”

  爱心驿站不仅为户外劳动者提供休息、饮水的场所,工作人员热情的服务更体现了对户外劳动者的尊重。

  “我一直都是清扫附近这几条街的,有时候是不好意思进去,怕打扰社区工作人员的正常工作。但工作人员一看到我们到来,会邀请我们进去坐坐,为我们倒水,特别暖心。”刘师傅说。

  “吴站长,快帮我拿个充电线,我手机要没电了。”身着黄色衣服的美团外卖员李嘉乐急匆匆地走进滨河西社区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一次,李嘉乐在滨河新天地商业广场接单时发现手机电量低,得知滨河西社区有爱心驿站,便急匆匆地来到这里给手机充电。“驿站离商圈近,去驿站给手机充会儿电,不耽误接单。”一来二去,李嘉乐成了爱心驿站的“常客”。他说:“这里真像‘家’一样。”

  双向奔赴共建共享

  爱心驿站内完备的设施,工作人员热情的服务,为户外劳动者提供了温暖与便利,同时激发了不少户外劳动者参与社区事务的热情。每天穿梭于大街小巷,工作之余,户外劳动者充分发挥“宣传员”“信息员”“巡逻员”“调解员”“服务员”作用,为社区和谐稳定作出积极的贡献。

  今年3月,滨河西社区开展整治辖区环境卫生志愿服务活动,部分户外劳动者参与其中。活动中,他们有的手拿铁锹、扫帚、垃圾夹、垃圾袋等工具,对小区内的枯枝落叶、杂草杂物、生活垃圾等进行清理;有的向过往居民发放宣传资料。王瑞琴说:“户外劳动者可以通过参加社区活动的方式获取积分,凭借积分兑换物品。同时,我们为他们准备了手套、头盔等小礼品,鼓励大家参与社区治理。”去年,滨河西社区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荣获省级“百佳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称号。

  近年来,市总工会积极落实上级工会工作,按照全国总工会关于工会驿站“新双15工程”的要求,积极建设工会驿站,提升驿站建设质量和服务水平,因地制宜推进24小时智能化工会驿站建设,扎实推进24小时工会驿站共建工作。

  驿站虽小,温暖如家,户外劳动者在辛勤工作的同时,感受到了温暖。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从无到有,设施越来越齐备,服务也渐渐多样化,努力为广大户外劳动者提供“不打烊”服务,让户外劳动者真正感受到“家”的温暖。(张子煜)

记者手记

  “小驿站”体现“大民生”,彰显城市的温暖。喝点水、给手机充充电、歇歇脚……在爱心驿站,户外劳动者和过往群众可以享受片刻的休息时光。此情此景,一座城市的温度在一个小小驿站中得以体现。小驿站既成了户外劳动者的“家”,也“化身”爱心接力平台,传递着城市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擦亮了文明城市“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