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禾尽起,盈车嘉穗。这是收获的时节,这是动人的画卷!又是一年秋色美,我们即将迎来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玉米棒褪去青涩挤满了金黄的籽粒,饱满的谷穗随风摇曳,沉甸甸的油葵花盘垂下了头,苹果的脸上泛出红晕……阳泉,进入了丰收“倒计时”,空气里弥漫着粮食的醇香、水果的清甜,田野上处处是农人忙碌的身影。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今年以来,我市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立足实际、精心谋划、统筹施策,以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方向,扎实推进粮食单产提升行动,培育壮大以富硒产业为代表的“特”“优”农业产业,农业农村发展保持稳中向好的势头。
丰收的喜悦,从来都不是轻松得来的。想要交出满意的答卷,必须从压实责任开始。市、县各级党委政府深刻认识稳住粮食安全“压舱石”战略意义,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完善、落实惠农政策,加大要素保障力度,加快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聚焦主责主业,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推广良种、良技、良机的同时,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好用好高标准农田,鼓励农业生产托管、作物轮作、地膜覆盖、深松密植精准调控等种粮模式创新,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责任更压实、要素更齐全、政策更给力、模式更新颖,全市农户种粮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为粮食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秋风起,白露至,郊区万丽家庭农场里连片种植的玉米长势良好,狭长的玉米叶子在微风吹拂下翻起“浪花”,一个个颗粒饱满的玉米棒发出丰收的信号。标明有机旱作集成应用模式的牌子在田边整齐排列。今年,他们承接了我市有机旱作科研示范项目,将500亩土地打造成了有机旱作新技术展示田、有机旱作新技术中试推广田。在山西农业大学山西有机旱作农业研究院农技专家的指导下,他们引进优质耐密品种,通过“‘一免五增’艺机一体化技术+精准施肥技术+GGR四季粮仓抗旱增产技术+一喷多促技术+绿色防控技术”“秸秆归拢半覆盖还田技术+探墒沟播+增隙增密+GGR四季粮仓抗旱增产技术+一喷多促技术+绿色防控技术”“深翻秸秆还田技术+精量播种技术+土壤合理耕层构造技术+GGR四季粮仓抗旱增产技术+一喷多促技术+绿色防控技术”等“组合拳”,挖掘旱地玉米增产潜力,努力实现抗旱、保墒、节肥、增产目标。“承接项目有补贴,每亩能省不少成本。”农场负责人杨贵军算着账笑言,密植技术让每亩株数增加30%,配合一系列有机旱作技术,按玉米现阶段的长势估计,亩产有把握突破750公斤,条件好的地块有望成为“吨粮田”。
要丰收,更要增收。深挖、盘活富硒土壤“家底”,做好农产品精深加工,拓展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擦亮“阳泉硒品”品牌……全产业链推进富硒产业提质增效,走好“小农业大作为、小体量高附加”的“特”“优”农业产业升级之路,让农民稳步增收成为可能。
平定县岔口乡西头岭村成立平定县硒金豆农业有限公司,加工土豆面馒头、土豆净菜、土豆淀粉,让村里的富硒土豆“身价”大涨;临近中秋,山西省盂县千千晨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精选由富硒核桃、富硒面粉、芥子油等制成的富硒月饼,兼顾美味与健康,不仅在本地热卖,更借助电商平台畅销省内外;市裕盛源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精选产自本地且被认证为富硒产品的高粱、谷糠、麸皮为原料,传承“冬捞冰夏伏晒”古法陈酿工艺,酿制出的富硒醋已进军国内20余个城市的高端市场……以硒赋能、倚硒兴业,越来越多的涉硒经营主体效益向好,带动广大农民得实惠,大伙儿对富硒产业前景信心十足。
金秋是收获的季节,也是致敬耕耘、展示风采的时候。如今的中国农民丰收节,早已超越了“庆祝收获”的单一意义,成为一场融合劳作记忆、文化传承与乡村活力的盛会。在许多乡村,“晒秋”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村民在房前屋后摆满了刚刚收获的辣椒、南瓜、苹果等,色彩明艳,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丰收画卷,吸引城里来的游客驻足拍照。
不少村的传统庙会成为农产品展销会。摊位上,新鲜的瓜果、自制的香肠、用玉米皮编织的手工艺品等应有尽有。“这是刚从地里摘的黄瓜,脆甜!”“这是走地鸡下的蛋,特别香!”“刚摘的苹果,脆甜爽口!”……农民热情地向游客介绍自家的产品。游客一边品尝,一边选购,叫卖声、欢笑声此起彼伏。不少年轻人还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将家乡的农产品卖到全国各地,让更多人感受阳泉“土特产”的魅力。
站在这片丰收的土地上,看着连片的农田、满筐的果实,看着人们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收获的喜悦,更是对未来的希望。每一粒粮食,都承载着农民的汗水与期盼;每一次丰收,都凝聚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愿广大农民应农时、忙农事、享丰年,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郭鑫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