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是一座城市的最美音符,是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标尺,更是一座城市的风骨和灵魂。依托郊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一场场深入人心的理论宣讲、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以及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犹如春风化雨,滋润城乡大地,融入百姓生活,描绘出一幅幅环境美、人文美、风尚美的生动画卷。

  郊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于2019年7月挂牌成立,2019年10月被确定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国试点。该中心下设6个实践所、99个实践站,拓展400多个实践阵地,实现三级机构全覆盖。全区注册380余支志愿服务队,线上线下储备志愿者1.5万人,年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2500余次,培育特色志愿服务项目12个。

  立足打造“城郊型新时代文明实践样板区”目标,郊区建立了区委统筹、部门响应、三级落实、基地引领、各方参与、考评排行的“一盘棋”工作格局,将文明实践活动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深度融合,与加强村(社)治理体系建设同步推进,突出“示范式引领、联动式创建、融合式共享、菜单式服务”四大特点,不断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走深走实。按照“有场所、有队伍、有活动、有项目、有机制”的“五有”标准,郊区有效整合现有资源和设施,不断完善基础建设,持续强化阵地特色化建设,严格落实“四个行动”及《阳泉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评估检查方案》要求,积极开展所、站提升工作,实现文明实践阵地提质增效、提档升级。2023年已高标准打造2个示范所,7个示范站,其中2个示范所被确定为省级示范所,1个示范站被确定为省级示范站。

  在此基础上,郊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聚焦群众需求,统筹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五项内容,强化项目品牌打造,坚持创特色、创亮点,坚持以项目化带动志愿服务精准化、常态化、品牌化,中心持续深入打造了“阳光守护”“珐花器传习”“青春实践·志愿先行”“艺动新风尚”“文化讲堂”志愿服务项目。同时,各所、站持续推进特色品牌项目建设,荫营镇三都村“三都热线”、西南舁乡“关爱空巢老人”等项目实现常态化开展。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动方式是志愿服务。为进一步激活志愿服务力量,郊区成立了郊区志愿者协会,实现志愿者服务活动统一指挥、统一行动、统一管理。中心(所、站)每月制定活动计划,带动群众参与文明实践活动,弘扬文明时代新风。4月3日,郊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郊区志愿者协会组织30余名志愿者到白泉革命烈士陵园,开展“祭奠英雄 ?追思先烈”志愿服务活动;3月29日,郊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冯家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志愿者在冯家庄小学开展了以红色教育为主题的故事分享会;3月20日,李家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织志愿者开展“传递温暖、关爱老人”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为辖区老年人免费理发并开展义诊服务……如今,各类志愿服务如雨后春笋般在郊区大地涌现,“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在这里蔚然成风。

  为有效整合各行业各系统志愿服务资源,实现“线上预约、线下服务”的工作模式,郊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依托融媒体数据可视化指挥平台和文明实践中心大数据分析系统构成“中心指挥部”,为群众提供完整的“点单、派单、接单、评单、晒单”服务流程,进一步规范了志愿活动管理,将“线下”日常文明观念和规范转移到“线上”。点击进入“郊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网页,全区各个文明实践活动情况一目了然。在“点服务”功能内共有“理论宣讲”“文体培训”“法律服务”“应急救援”“卫生环保”等17项服务类型,可为市民群众提供全方位的“点单式”志愿服务。这一方式理顺了志愿服务的“供需”关系,改变了以往“灌输式”的服务模式,受到群众的认可和欢迎。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郊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将持续开展一系列具有时代意义的探索活动,通过讲“大白话”让党的理论通俗化,解“民生题”让惠民政策普及化,树 “身边人”让主流价值形象化,唱“地方戏”让文化生活多样化,扬“时代风”让移风易俗常态化,奋力开创城郊型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新路径,让“文明实践”更有力度、更有温度、更有深度。(郑晓丹)